观察与思考

         首页  |  学术指导委员会  |  投稿须知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期刊介绍  |  联系我们

观察与思考 ›› 2019, Vol. 0 ›› Issue (3): 26-35.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中国叙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考察

袁伟华   

  1.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9 发布日期:2019-04-09

  1.  
  • Online:2019-03-19 Published:2019-04-09

摘要: 空间是运动着的一切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空间既指地理上的区位,更指人类实践构建的社会关系。依据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解析了空间社会化的现象。正是沿着这一思想线索,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习近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空间视角而言,其内涵在于重构人类空间关系,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基础和中国方案。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空间 ,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 , 一带一路

[1] 杜人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内涵、意蕴和要求[J]. 观察与思考, 2019, 0(9): 20-31.
[2] 刘同舫.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背景及构建原则[J]. 观察与思考, 2019, 0(5): 5-14.
[3] 李东旭.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哲学基础[J]. 观察与思考, 2019, 0(3): 36-41.
[4] 苏星鸿. “一带一路”倡议价值问题的多维透视[J]. 观察与思考, 2019, 0(11): 11-20.
[5] 魏丽娜 傅守祥. 新时代文化自信引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 观察与思考, 2019, 0(11): 48-54.
[6] 龚万达.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协商政治软实力建构*#br# ——对十九大报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思考[J]. 观察与思考, 2018, 0(7): 91-98.
[7] 周楠 姚永明 .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道德利他考察[J]. 观察与思考, 2018, 0(1): 49-53.
[8] 程伟礼.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思考[J]. 观察与思考, 2017, 0(8): 70-76.
[9] 张三元. 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J]. 观察与思考, 2017, 0(6): 49-61.
[10] 张永红 殷文贵.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初探[J]. 观察与思考, 2017, 0(6): 62-67.
[11] 刘进田.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体结构、哲学建构方法及其意义[J]. 观察与思考, 2017, 0(11): 24-37.
[12] 陆桂英. “一带一路”战略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意义[J]. 观察与思考, 2016, 0(7): 49-54.
[13] 孙海荣.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考[J]. 观察与思考, 2015, 0(9): 47-50.
[14] 薛小荣 陆 旸. 网络空间领域执政党的组织特征
——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
[J]. 观察与思考, 2015, 0(1): 69-7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版权所有 © 2013 《观察与思考》编辑部
地址:杭州凤起路620号省行政中心11号楼 邮编:310025
浙ICP备06002282号-1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