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摘要: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穿透力和精准的时代指向性,而哲学、经济和社会这三大要素是其不容回避的鲜明主题。马克思在哲学维度上澄明人与自然在“感性活动”的本质境域中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在经济维度上指出资本逻辑是导致人与自然处于紧张对立与异化状态的罪魁祸首,从社会维度上指明共产主义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与“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的统一。这启示我们要超越工业文明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的思维模式,彻底走出人是自然“霸主”的误区;建构驯服和驾驭资本逻辑的治理体系,在限制和发挥资本逻辑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构筑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1] | 钟启东. 从“理论彻底”到“彻底说服”#br# ——马克思“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经典论断解析[J]. 观察与思考, 2020, 0(3): 25-31. |
[2] | 周世兴 周子槱. 论马克思学术精神[J]. 观察与思考, 2020, 0(2): 21-32. |
[3] | 杨小勇 徐 寅. 发挥政府对需求培养作用的理论探析[J]. 观察与思考, 2019, 0(5): 73-80. |
[4] | . 马克思关于中华帝国现代转型的论述[J]. 观察与思考, 2019, 0(11): 21-28. |
[5] | 钟启东. “个人”与“社会”的融合#br# ——马克思“人的本质”经典论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解析[J]. 观察与思考, 2019, 0(1): 31-37. |
[6] | 张薇. 《共产党宣言》生命力的真善美维度阐释[J]. 观察与思考, 2018, 0(9): 77-82. |
[7] | 张建琴. 重新诠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br# ——兼评《理解马克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研究》[J]. 观察与思考, 2018, 0(7): 36-41. |
[8] | 钟启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理论教育使命、原则和方法的经典论述[J]. 观察与思考, 2018, 0(4): 31-36. |
[9] | 张伟娟. #br#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依归与当下路径#br#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J]. 观察与思考, 2018, 0(10): 61-66. |
[10] | 黄帅.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文献选编的返本开新 ——喜读《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有感[J]. 观察与思考, 2017, 0(5): 107-112. |
[11] | 高放. 马克思主义精华揽胜 ——写在《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出版之际[J]. 观察与思考, 2017, 0(5): 11-18. |
[12] | 白冬冬. 论马克思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J]. 观察与思考, 2017, 0(3): 31-37. |
[13] | 赵丽华 赵旭亮. 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及其现代启示[J]. 观察与思考, 2016, 0(7): 23-31. |
[14] | 刘宗碧. 论生产关系内在结构的四维规定及其关系[J]. 观察与思考, 2016, 0(11): 22-32. |
[15] | 李艳华. 质疑的反质疑:“马克思人才思想”命题的论证[J]. 观察与思考, 2016, 0(1): 17-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