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摘要:
提要:领导干部“圈子文化”源自于帮派文化,具有江湖义气、帮派意识、家长制、追逐利益等特点。“圈子文化”对我国党政组织伦理价值观、对当代党政组织内部成员交际手段,领导干部相互之间团结和谐的环境,党组织的凝聚力,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利影响。使得追逐官位、谋求特权之风;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风;抱团取暖、权力异化之风;拉邦结派、人身依附之风等方面的危害加大。领导干部“圈子文化”往往和贪污腐败相伴而生,在罔顾党纪国法、涣散党政组织的同时,往往造成“塌方式系统性腐败”,使地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生态出现严重恶化。防范“一把手”圈子行为干扰公权力的正常运行;干部选任方式的改革与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等三个维度是领导干部圈子效应的破解和防范之道。
[1] | 孙照红. 新时代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道德维度透析[J]. 观察与思考, 2019, 0(7): 90-97. |
[2] | 罗新阳. 以清廉文化涵养健康政治生态[J]. 观察与思考, 2018, 0(3): 64-70. |
[3] | 陈静.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的关键[J]. 观察与思考, 2018, 0(10): 83-90. |
[4] | 邵士庆 谢文山. 论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模范带头作用[J]. 观察与思考, 2017, 0(9): 34-39. |
[5] | 汪博武. 论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思想[J]. 观察与思考, 2017, 0(7): 53-60. |
[6] | 文丰安. 用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基层法治*[J]. 观察与思考, 2017, 0(7): 89-94. |
[7] | 王洪波 严松. 制度视角下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四维约束机制[J]. 观察与思考, 2017, 0(5): 68-74. |
[8] | 唐洪森. 领导干部“秘书”制度考量[J]. 观察与思考, 2017, 0(1): 72-77. |
[9] | 包心鉴. 论制度治党[J]. 观察与思考, 2016, 0(12): 5-15. |
[10] | 顾昭明.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J]. 观察与思考, 2016, 0(11): 104-108. |
[11] | 文丰安. 新常态下基层领导干部工作思维及行为方式转型思考[J]. 观察与思考, 2016, 0(11): 87-9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