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

         首页  |  学术指导委员会  |  投稿须知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期刊介绍  |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技术规范
投稿指南
更多>>     
 
 
编辑部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相关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观察与思考
 
2025年 0卷 9期
刊出日期:2025-09-08

本刊特稿 马克思主义研究 党史党建 政治观察 公共治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目录 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专栏
 
      
目录

中文目录

2025 Vol. 0 (9): 2-3 [摘要] ( 10 ) [PDF 270KB] ( 24 )
本刊特稿

新时代国际社会正确中共观的引导之道 

韩 强 李 媛
加强新时代海外中共观的引导塑造,有利于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有利于明确新时代对外传播的主要任务,有利于升华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有利于厘清和回应回击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各种误解、误读。当前,新时代海外中共观引导塑造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包括国际舆论场的“西强我弱”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影响力与党领导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还不完全匹配,对外宣传工作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为此,要认识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引导塑造海外中共观的根本所在;正确总结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宣传的成功经验;继续主动作为,加强对外传播;着眼对外传播,提炼好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标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
2025 Vol. 0 (9): 5-17 [摘要] ( 15 ) [PDF 9605KB] ( 24 )

人工智能赋能党内集中教育走深走实的三维探析

张春满 陶瑞莹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探索智慧党建的新模式,尤其是推动党内集中教育走深走实提供了重要机遇。目前,各地区已尝试将“人工智能+”的核心理念运用到党员学习教育之中,以进一步夯实党的思想堡垒。人工智能在党内集中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优势,重点体现在智能导学赋能、多维智评赋能和动态智改赋能三个方面。然而,作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颠覆性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在党内集中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着技术适配之困、数据安全之虑和制度规范之缺。面对这些现实困境、挑战,亟须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制度保障、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伦理规范来构建四维协同的实践路径,进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党内集中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激活人工智能赋能党内集中教育走深走实的巨大潜力,从而助力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25 Vol. 0 (9): 18-31 [摘要] ( 11 ) [PDF 11800KB] ( 22 )
马克思主义研究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冯仁方
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立足于对自然科学的深入观察与研究,凭借其深厚的唯物辩证法功底和敏锐的时代观察力,阐述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批判了工业文明和资本逻辑,揭露了近代科学范式中的反生态传统,并在制度层面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笔者梳理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呈现的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总结了恩格斯揭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科技的生态向度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异化本质,阐述了辩证的自然生态观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指南价值。
2025 Vol. 0 (9): 32-37 [摘要] ( 17 ) [PDF 4357KB] ( 2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和成长路向  

李驰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重大论断,内含着“何为”“何以发生”和“何以成长”三个基本问题。从认识论来看,“新的文化生命体”是经由“两个结合”造就的有机统一新的文化形态,具有动态适应的自然生命、自我更新的社会生命以及价值导向的精神生命;从生成论来看,“新的文化生命体”文化血脉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成长路径依托于党领导人民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从发展论来看,“新的文化生命体”始终在守正创新、明体达用、弘道致远、美美与共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以此激活自身生命力,并不断发展、壮大。
2025 Vol. 0 (9): 38-47 [摘要] ( 18 ) [PDF 7453KB] ( 28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上官苗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赋能价值和战略支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与质量。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人民至上”超越“资本主宰”,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超越“物质主义膨胀”,以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超越“贫富两极分化”,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及优势。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应从党的领导、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制度与机制保障和文化塑造等方面协同推进。
2025 Vol. 0 (9): 48-53 [摘要] ( 10 ) [PDF 4572KB] ( 23 )
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底蕴探析

高喜平
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强军目标”为牵引,以“十一个明确”为主干,以“五个坚持”为精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传承弘扬与丰富发展,其中蕴含着关于战争观及慎战思想、富国强兵思想、传统军事领域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改革强军思想、从严治军思想、重视将领的德才和作用的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等军事智慧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底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在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
2025 Vol. 0 (9): 54-65 [摘要] ( 11 ) [PDF 0KB] ( 17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专栏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及典礼仪式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探析

徐沐熙 刘中阳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大会、典礼仪式及相关活动是传承革命文化、厚植爱国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通过阅兵展演传递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价值观,展现抗战时期我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大国担当以及和平时期的大国责任,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中流砥柱作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回顾抗战时期军民团结御敌的卓越贡献,绽放新时代强军风采,还以馆园碑堂、美术作品、徽章邮票等象征性标识资源,唤起人民对抗战艰苦卓绝和胜利来之不易的集体记忆,凝聚爱国共识,激发团结共鸣,发挥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功能。为进一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要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系列活动的战略协同基础上,为加强维护世界和平力量作出中国贡献,在典礼外交和元首外交中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内继续完善纪念活动及典礼的制度化建设,并充分发挥纪念活动及典礼仪式的规训、教育作用。
2025 Vol. 0 (9): 66-75 [摘要] ( 7 ) [PDF 7802KB] ( 26 )

再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В.Я.格罗苏尔 刘显忠 译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俄罗斯官方基本还是坚持传统的观点,认为1939年9月1日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但在当今俄罗斯学术界,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这一观点。学者们有的认为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有的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争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笔者梳理了从苏联到俄罗斯官方和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端问题认识上的变化,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25 Vol. 0 (9): 76-90 [摘要] ( 9 ) [PDF 11872KB] ( 19 )
政治观察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属性的三重规定性  

卢旭东 易丹梅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具有本质区别,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并把握人类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发展道路和发展环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蝶变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属性的根本标志。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上了鲜明的科学社会主义烙印,党的创新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构成了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主题。关照人类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使人类现代化实现了从物到人、从单向度到全方位、从单一模式到多样选择的根本性变革。 
2025 Vol. 0 (9): 91-99 [摘要] ( 8 ) [PDF 6749KB] ( 20 )

始终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相统一  

祁凯丽
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本色。社会革命犹如一条红线,纵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社会革命锻造和成就伟大的党,同时以伟大自我革命为党所引领的宏伟事业筑牢根基并注入强劲动力,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2025 Vol. 0 (9): 100-105 [摘要] ( 9 ) [PDF 4209KB] ( 17 )
党史党建

党的自我革命的四维探讨 

荣开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寻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是回答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课题的核心和关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必须在认真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深刻内涵、生成逻辑、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2025 Vol. 0 (9): 106-118 [摘要] ( 8 ) [PDF 9711KB] ( 17 )
公共治理

赋能与赋权:算法民主及其限度 

张爱军
算法对民主的介入主要表现为“赋能民主”和“赋权民主”两种路径。前者通过提升政治参与、政治回应、政治监督、信息开放与政治决策的效率,增强民主实践的技术支撑力;后者通过推进治理机制现代化、拓展网络民主空间、形塑民主秩序和促进基层自治等方式,增强民主治理的能力与范围。然而,算法民主并不等同于民主本身。算法可以助力民主发展,但无法替代公民成为民主的核心主体,其嵌入也可能带来技术异化、权力滥用等潜在风险。因此,厘清算法民主的能力边界,警惕其可能导致的“技术统治”与“民主空转”,是当前政治传播与民主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2025 Vol. 0 (9): 119-128 [摘要] ( 6 ) [PDF 7491KB] ( 20 )
版权所有 © 2013 《观察与思考》编辑部
地址:杭州凤起路620号省行政中心11号楼 邮编:310025
浙ICP备06002282号-1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